• 小微企业托起瑶乡致富梦

  • 发布时间:2020-09-05 11:47 | 作者: | 来源:永州信息港 | 浏览次数:
  • □本报通讯员  柏劲松

    走进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两岔河村移民小区,一幢幢新楼房井然矗立,一条条水泥路宽敞整洁,一个个小微企业加工繁忙,恍如在城区一般,呈现出一幅美丽、繁荣、富饶的新农村画卷。

    “两岔河村小微企业很给力,让富余劳力在村门口挣钱。”该县驻村办副主任张秀玲介绍道。

    华东电子厂是该村引进的二个小微企业之一。据帮助弟弟管理工厂的田光喜介绍,这个厂主要从事耳机喇叭加工,产品远销法国和印度等国家,总厂设在广东省汕头市,在江华建了分厂。在厂里务工的人,上到近70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朋友都有。时间也不限制,可以白天做,也可以晚上做。加工地点灵活,可以在工厂,也可以在家里。目前,在大圩镇两岔河村分厂务工的村民共有30多人,其中在厂区集中务工有20多人,有10多名村民需要照顾小孩和老人,将原料领回家里去做。工厂实行计件付酬,多劳多得。工种有技术含量高一些的,也有技术含量低一些的。工资状况因熟练程度不同而异,成年人一般收入90元/天左右,熟练工可收入100多元/天。

    在工厂里,务工的绝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在读学生利用暑假休假机会也纷纷走进工厂,为家庭分忧。在镇二小即将读一年级的6岁小姑娘朱汐汐和在镇一小即将读三年级的9岁小姑娘刘真真开心地在摆放零件。从她们的熟练程度看,在这里务工的时间已不是一、二天了。“做这个好玩,摆好一版得1元,每天可摆30~40版。”两人笑着道。应届高中毕业生田红高考后一直在工厂务工,正在等待大学录取通知书。她在工厂务工已有一个多月,希望赚些钱减轻家里负担。当问及务工苦不苦,收入怎样?她笑着回答:“还可以”。

    “小微企业为脱贫攻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这个厂就业的30多人中有18人是贫困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派驻江华两岔河村工作村长李建华感慨道。

    鼎维雨衣厂是该村引进的另一个小微企业,在这个厂就业的有90多人,务工的都是大圩镇人。

    现年56岁的孟文飘是该村的贫困户。前些年,他先后在广东、广西等地的木材加工厂从事锯板工作,工作很不稳定,有原料时就有事做,没有原料时就只能停工。每年除去生活费和路费,所剩的工资不多。他的结对帮扶人——永州市委常委、江华瑶族自治县委书记罗建华得知情况后,专程打电话要他回来就业,安排他和他爱人李湘玲在鼎维雨衣厂做工。

    谈起现状,他高兴地说:“在家门口就业,工作稳定,工资准时发放,有2800多元/月,还可照顾老父亲,比以前好多了”。

    大圩镇党委书记邓晨岚欣慰地说:“驻村帮扶工作队急群众之所急,解村民之所难,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中。他们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引进小微企业,安置贫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不足1000元上升至2019年的4200元,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初的73.15%降至如今的0.26%,该村在2018年顺利实现脱贫出列”。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