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典型】刘季华:贫困群众喜爱的扶贫干部

  • 发布时间:2019-02-01 02:19 | 作者: | 来源:永州信息港 | 浏览次数:
  • 导读: 一个大山深处的贫困村,因为来了一个扶贫工作队长,半年多时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9月19日下午,记者带着好奇和疑问来到了枧头镇大观堡村,探访这里发生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也认识一位被当地干群称之为领头人、贴心人,也是一个“负心人”的驻村干部刘季华。

    刘季华在介绍村里的土特产

      一个大山深处的贫困村,因为来了一个扶贫工作队长,半年多时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9月19日下午,记者带着好奇和疑问来到了枧头镇大观堡村,探访这里发生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也认识一位被当地干群称之为领头人、贴心人,也是一个“负心人”的驻村干部刘季华。

      村干部心中的领头人

      “刘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事、特别会做群众工作,的确是个复合型人才,我们都很敬佩他……”走进村里,老支书郑云飞抢在了其他人的前头,第一个在记者面前称赞了他们朝夕相处半年多的“刘队”。今年刚满40岁的刘季华,今年2月在县驻广州招商办事处主任任上,被组织部门选派到了大观堡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大观堡村距新田县城18公里,全村共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315户132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48户544人,全村共有耕地802亩,林地面积2300亩。“吃水要到很远挑,天晴一把刀,下雨烂糟糟。”这正是大观堡村的真实写照。基础设施滞后,自然条件恶劣、思想观念落后是大观堡村主要的致贫原因。刘季华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后一直在思索,怎样才能打造一支永不撤队的工作队?怎么才能够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

      上任不久,刘季华跑上跑下,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和社会支持,先后筹集资金480余万元,开发土地190亩,新建2处饮水工程、4处山塘防渗工程。同时,实施了背街小巷、健身场所硬化工程,亮化、绿化工程,电网及通信改造,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等八大工程,切实解决了全村老百姓安全饮水、出行难、村庄脏乱等诸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半年多来,刘季华带领的驻村工作队认识到,只有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依托地域特色,才能帮助群众增加经济收入。因此,联系到了5家有实力的县内外企业,与村民签订了药材、辣椒、大豆、香芋和水稻的产销合同,建立了200亩大豆、200亩红薯种植基地,成立大冠堡种养殖合作社、聚龙种养殖合作社,免费提供种苗,实行包销,预计这两项全村增收70万元。同时,针对缺乏劳动能力的群众,扶持在家老人、妇女采集干笋、野菊花、野生葛根花、种植花生等土特产,干辣椒、辣椒酱、咸菜特色风味食品等,通过电商实行网销,预计参与的群众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针对有一定基础和劳动能力的有意向外出务工的群众,积极引导贫困户前往长沙、广州、本地工业园务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多渠道发展产业,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观,大家感到对今后的美好生活更有奔头……

    工作组、村干部一起研究工作

      贫困户心中的贴心人

      “刘队长是我的帮扶人,也是恩人,是他的鼓励帮助,我才有了生活的信心和生存的力量!”说及自己的结对帮扶人,身残志坚的周小梅喉咙哽咽着告诉记者。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上演。刘季华主动结对的帮扶对象周小梅一家贫困的原因恰恰就是这一类。周小梅,今年32岁,12岁就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医学上称为“不死的癌症”,不能弯腰下蹲,不能坐,人就像一根棍子,除了膝盖以下和手,其它关节都已变形融合,没有生理弯曲度。生活不能自理,上厕所都得让其妈妈帮忙。

      2018年2月9日,天空灰蒙蒙的、干冷干冷的,刘季华入户来到周小梅家,了解到了小梅的现状。当夜,想到周小梅20年的生命时光中,都是充满痛苦的,钻心砌骨之痛,痛不欲生之痛,对刘季华而言这注定是个失眠之夜,面对这样一个贫瘠的家庭、这样一个痛苦的人生,怎样帮她?刘季华陷入了久久地思索。

      为了走进小梅的心里,刘季华加了小梅的微信,在网上找了很多残疾人励志的故事给她看,鼓励她坚强面对病痛,同时耐心倾听她的诉说,慢慢的他们成为了朋友。为了缓解小梅的病痛,刘季华找到了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的老中医谭春福教授,给她开出调理病方及坐庄练气之法。一个月的调理与练习,小梅的病情有所缓解,阳光的笑容重新回到了她脸上。刘季华知道,有很多和小梅一样的残疾人,通过互联网进行创业成功了。于是,刘季华找到了县邮政公司帮助她建立了电商服务站、开设淘宝店,收集山里的野菊花、葛根花、干竹笋等山货进行网销,并解决物流、资金等困难。由于小梅身体的原因,不能参加县里组织的培训班,网销技能提升不快,刘季华多次组织电商能手来到小梅家进行现场教学,快速提升了小梅的网销技能,如今,小梅的网销营业额逐步提高预计年收入达到5万余元,同时,还帮助了全村在家的留守老人、妇女销售山货,让大家都通过她的电商平台挣取了不少的收入。

      在村里,不管谁家有了困难,都愿意找刘队长,他也都会主动去关心、去过问,嘘寒问暖,主动靠近,主动帮助,即使是一时解决不了的困难,也尽量作出解释,让大家感到有组织关心、有人过问,从而树立信心,战胜困难。如今,在大观堡村,说起刘季华,贫困户们总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赞誉:他是我们贫困户心中的贴心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干部!

    刘季华到结对帮扶人家中走访

      亲人们心中的“负心人”

      采访中,村支书周玲利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今年3月9日,刘季华联系了两家公司老总来村里商谈建立大豆、红薯种植基地一事。正当他们在山上研究基地规划时,刘季华的电话响了,一个本家堂嫂告诉他,他母亲晕倒在县城回家的路上。此时刘季华心想,好不容易把龙头企业的老总请来,自己抽不开身。于是,刘季华走到角落里,拨通了妻子的电话,安排妻子先把母亲送往人民医院,自己还要继续陪同两位老总查看各个自然村的土地情况。晚上到达医院才知道,母亲颅内毛细血管出血,已是病危,是妻子在病危通知书上签的字。第二天,为了信守对合作商的承诺,加快大豆、红薯种植基地建设,刘季华又来到村里,安排土壤取样,并协同企业将土壤送往省检验检疫局检测中心。

      刘季华的女儿刘艺在新田二中就读高二了,许多的家长在孩子高二的这个阶段是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的,由于刘季华长期扎根在大观堡村,孩子有时一个月也难见父亲一面,心中诸多怨言。孩子的班主任汪中兴老师说:“今年还没有看见刘主任来学校一次,不知在忙什么。”

      说起刘季华,他的妻子郑海英有抱怨和无奈,但更多是心痛。自刘季华到村里当扶贫队长后,就很少回家,有时回到家里也经常写这、忙那,接打电话也是讲村里的事,还经常忙到深夜。妻子在朋友圈中写道:“他就是这样一个负心的人,他心里只有那些‘穷亲戚’。”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