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地搬迁促脱贫 牛筋塘村焕新颜

  • 发布时间:2019-02-17 06:48 | 作者: | 来源:永州信息港 | 浏览次数:
  •     红网时刻12月27日讯(通讯员 于超群 李延林 邹思慧)如今,当你走进祁阳县文明铺镇牛筋塘村的乡间小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黄墙红瓦的楼房,一条条宽阔整齐的水泥马路,一片片金黄的稻子迎风起伏,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田野里香芋、香姜郁郁葱葱,池塘里水美鱼肥,屋前房后桂花飘香,老百姓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幸福自然地写在脸上……这是文明铺镇牛筋塘村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的真实写照。

        2014年,文明铺镇牛筋塘村被确定为省建档立卡扶贫村,与永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晖的扶贫联系点——新塘角村紧紧相临。全村总面积2.3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小组,394户1346人,其中贫困人口71户243人,目前已脱贫45户169人,2018年整村出列。全村耕地面积2406亩,以水稻、槟榔芋、生姜、西瓜种植和猪、牛、羊、鱼养殖为主业。经过严格申报审核,村里有30户119人居住在极端干旱的地方,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县镇将这些贫困户列入搬迁计划,并选址在牛筋塘村1组云盘岭地段进行集中安置。2016年,文明铺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统筹谋划、聚焦脱贫、创新机制、精准施策后续帮扶,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项目规划建设4栋二层楼房,总面积5890平方米,2016年3月启动,9月份完成招投标,总投资480万元,新建安置房30套2940平方米。

        针对搬迁户的实际情况、个人意愿,该镇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组织搬迁安置户搞好产业开发、技术培训、后续帮扶,确保搬得下、稳得住、融得进、能发展。一是树立自我脱贫意识,提高致富技能。为让搬迁群众消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提振精气神,树立劳动脱贫、勤奋致富的理念,镇、村两级干部细心、耐心地做好持续帮扶工作,帮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新环境,重拾依靠自我脱贫的信心。建设文化长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观,制定村规民约净化民风、村风,全面改变农村大操大办、攀比炫富等陋习。依托村级活动中心和文化阵地,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逐步增强搬迁群众的文明、自律和自强意识。大力倡导开展评选星级文明户、脱贫能人等活动,通过示范带动,引导搬迁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户,进行了逐户摸底,结合家庭情况及个人特长,利用祁阳经开区等资源,定点输出符合条件的劳动力。利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依托扶贫“四扶四建”活动,建设乡村扶贫讲堂邀请农技、电商等专定期组织开展技能合谊塘村进行培训,鼓励搬迁贫困群众自主创业,在工商登记、财政支持、金融信贷等方面提供帮扶。二是配套培植产业,增强发展后劲。针对牛筋塘村的实际情况,坚决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重点围绕种植西瓜、油菜、发展养鱼、养羊等优势产业,2016年全村实现种植西瓜160亩、油茶200亩,发展养鱼水面400亩,养牛80头,养羊270头,以后每年递增15%。客观分析安置点周边水土资源条件,在搬迁对象就业增收上想办法、下工夫,将安置的30户贫困户全部纳入产业帮扶范围,以人均20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在新塘角槟榔芋种植合作社入股,2016年下半年该安置点周边150亩土地将全部流转,用于扩大槟榔芋种植,与新塘角种植基地实现连片生产经营。投资44万元新建一座60KWP的村级光伏发电站,现已正式投用,村集体年增收4万元左右,贫困户按50%收益分成。同时,结合酸性土质和石头山的特殊地理条件,发展种植180亩石山西瓜及70亩油茶,油茶种植村集体占股30%,贫困户占股50%。通过后续产业发展,确保贫困户搬迁后快脱贫、不返贫。通过做大做强产业,奠定富民增收的基础,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在实施产业扶贫的过程中,牛筋塘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项目为依托,发展特色种植、畜牧养殖业,努力构建新型产业扶贫体系,提高产业扶贫的覆盖率。三是完善安置点配套设施,增强归属感。坚持“生态立村”理念,围绕村庄“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努力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易地搬迁安置点范围内村民房前屋后主干道栽种樟树和桂花树百余株,打造绿化点;主干道路和村民集中区域安装太阳能路灯10余盏,达到亮了路灯、暖了民心的效果;自来水、电网工程建设已安装入户,实现有线电视、农村宽带、广播等通讯基础设施的全覆盖;2018年计划在安置点附近设置垃圾桶,实行生活垃圾定点倒放、装运、处理;2018年计划投资10万余元在易地搬迁安置点内建设篮球场以及附近场地道路硬化,同时购买体育器材和相关配套设施,丰富贫困群众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面貌。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