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保江:对于疫情蔓延及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如何双循环制变

  • 发布时间:2020-08-19 03:49 | 作者: | 来源:永州信息港 | 浏览次数:
  •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本质上是清除国内供求梗阻,努力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协调,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本质上是要继续扩大开放,继续深入融入世界经济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

    突如其来并仍在世界肆虐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打乱了我国原定的发展节奏,而且深刻改变着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中国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新变局。

    首先,疫情防控常态化,成为扰动中国经济发展步伐的直接变量。今年初,疫情暴发迫使我们按下了经济发展的“暂停键”。有专家警告新冠病毒将长期与人类并存,所以谋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将从短期操作转向持久行动。

    其次,中国成功的疫情防控与美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疫情“失控”形成的反差产生“酸葡萄效应”,激化了制度之争和意识形态冲突。少数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偏见与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和新冷战思维合流,又进一步恶化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其三,新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将重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全面接受这场新产业革命的洗礼。

    其四,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将如期完成并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经济发展将进入质量优先的新发展阶段。

    疫情蔓延及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很多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做的,就是以变制变,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很关键一点,就是要以持久战的思维,牢牢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本质上是清除国内供求梗阻,努力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协调,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

    从供给端来看,首先,要大力疏通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上的堵点,确保社会再生产循环畅通。在生产上,要主动适应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质量需要和结构要求,自觉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努力提高供给对需求的捕捉力。在流通上,要以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抓手,彻底根除阻碍流通的行政性壁垒和利益藩篱,真正做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在分配上,要抓住“限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提升低收入”三个关键,不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在消费上,要鼓励居民消费升级,在确保生存资料消费安全的基础上,促进人们更多消费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让改革释放创新活力。

    从需求端来看,要深入开发蕴藏在14亿多人口中的超大市场潜力,不断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扩大消费需求,不仅要稳定并扩大就业,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稳定消费预期,而且要清除各种消费限制。扩大投资需求,既要重视扩大新基建的投资,也决不能忽视传统基建的投资需求,这方面的历史欠账仍然很多,投资空间仍然很大。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本质上是要继续扩大开放,继续深入融入世界经济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为此要继续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进而通过促进沿线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来牵动国内经济持续发展。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