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芙蓉区东湖街道打造党建联盟 扎根基层惠民生

  • 发布时间:2020-01-14 01:40 | 作者: | 来源:永州信息港 | 浏览次数:
  •   自2018年7月芙蓉区东湖党建联盟成立以来,这个党建联盟已经发展了500天。

      当初这个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等120余家驻街高校、单位、企业组建的党建联盟,发挥了强大的基层服务作用。

      党建促融合,由“十指并拢”到“攥指成拳”

      “我们国家有功夫、有熊猫,但是,功夫熊猫却没有‘出生’在中国;它跑到美国的迪士尼去了,这就是‘坐着粮仓饿肚子’。”这是该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去辖区单位走访、座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民“洗脚上岸”,农田变成了高楼,这对城市基层党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突破单位之间有形的围墙、无形的“篱笆”,既要“转身子”,也要“换脑子”,还必须适应城市化进程的要求。

      你来我往之间实践才是检验成果的唯一标准。

      融合,原本的“自留地”成了彼此之间的“责任田”;协同,如同两条腿走路。东湖党建联盟成立后的第一次“大考”来自一个提质提档项目。

      2018年10月,东湖街道滨湖社区启动的提质提档项目。由芙蓉区政府与生物机电职院共同出资1057万元,提质滨湖社区(学院东湖校区)居民小区。白水泥变成了黑柏油,电线顺畅了,房内不再下小雨,停车不再是烦恼……改变,触动了神经,经历阵痛,更迎来了阳光。

      当变革遇上了守旧,当改变过程中的“承受值”遇上转变后的“期望值”,当某居民的个性遇上大家的共性……提质提档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被高校,街道和社区看成是“跷跷板的两端”,此起彼伏,难以平衡。

      如何让他们在提质提档的过程中融入共同的“发展朋友圈”?如何让个人与整体相得益彰、个性与共性相融共存?这样的问号挂在了每一名参与到这项工作的人员心头。

      走访、协调、座谈……成员单位之间褪去伪装,由相互掣肘转向水乳交融,真正让区域化党建由“十指并拢”到“攥指成拳”。

      两个月的时间,拆除历史违建3000多平方米,铺设整修路面4309.67平方米,道路“白改黑”5685平方米,修建社区停车场5个,新增主题游园2个,照明设施38个,新增绿化6438平方米……一个个数字的背后彰显了社区与高校的紧密配合。见证了社区提质提档的罗德莲说到:“这两家单位协作的真好、真和气!”

      “真好、真和气”的背后是尹卫东日均24000步、一年磨破6双皮鞋的走访;是联盟成员单位相互出策出力的坦诚;是打破壁垒后融合的力量。

      权限“扩容” 担负更大服务群众的责任

      2019年11月,老东湖路和泉坝路路灯“间歇性”亮灯的“久治不愈”顽疾被顺利“治愈”。它的“主治大夫”则是东湖党建联盟刚刚迎来的“新兵”——城北客服分中心芙蓉供电所。

      “谢谢街道、谢谢社区、谢谢供电所,你们‘点亮’了我们出行的路。”12月11日,东湖街道龙马社区杂优小区居民分别将写有“不忘初心为民解困 牢记使命心系民情”的三面锦旗送到东湖街道,龙马社区和芙蓉供电所。

      “老东湖路和泉坝路虽然是两条背街小路,但是却是住在这里的居民出行的‘主动脉’。这里的路灯常年时亮时不亮,街道和路灯所经常派人维修、维护也一直没有找到症结所在,供电所的同志是否能够帮助辖区居民解决这个问题?”在主题教育期间的一次联席会议中尹卫东向芙蓉供电所提出了这个问题后,芙蓉供电所所长彭凯一口应承了下来。随后,在拜访袁隆平院士时,袁隆平院士也对如何解决好路灯问题表示了期待和肯定。

      路灯所的同志们专业对口,经过细致的排查找准了“病根”,一下就根治了这个顽疾。现在老东湖路和泉坝路这两条路夜间亮堂起来了,大大提升了居民出行的安全指数。

      街道书记“点将”供电所长,谈及这次当“指挥员”尹卫东颇有感慨:“不能胳膊上换上‘新牌子’,心里还守着‘旧摊子’。调度是一个双向过程,各个联盟成员单位如同一个个模块,谁都有做‘主力’的时候,谁都要全力打好配合。”

      以内驱“自转”带公转,形成“齿轮活动”效应,注入促进发展“磅礴动力”。

      如果“形联”做不到“神联”,“身合”做不到“心合”,东湖党建联盟就无法形成合力。

      在东湖党建联盟,各单位之间在碰到具体问题需要协同一致的时候,牵头方能够成为“指挥员”。而一名“指挥员”能够调动他需要解决问题时所涉及到的单位,指挥权限增大的背后意味着什么?从党建联盟解决的各个问题、办理的件件实事不难看出,牵头方的“指挥员”指挥权限的增大,能最大限度的盘活资源,由“双向”或“多向”互动,促进不同党组织党建特色,融合互通,优势互补。

      设身处地与换位思考 寻找党建联盟最大公约数

      从以前“我是农大的人”到如今“我来自东沙社区”,是什么让在湖南农业大学生活了一辈子的罗娭毑改了口呢?

      “湖南农业大学为社区免费提供了2000余平方米的办公用房,我们将这些办公用房打造成舞蹈室、培训教室、书法室、乐器室等能够提升居民文化生活的功能房,让身边的贴心服务看得见、摸得着。”通过资源共享,好多像罗娭毑一样的居民得到了更加优质的服务。

      历史对于旁观者是一段故事,而对于亲历者是切身的喜悦和感动。

      “我们以前的活动都是在学校的离退休办进行的,如今啊,我们的各项活动都到了社区。学校的好多地方对社区开放了起来,社区通过志愿者及社工将这些地方灵活的运用了起来,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这里还开办了老年班,对我们这些退休的人是一个学习新知识的好去处,你看我现在用微信聊天、刷朋友圈、点赞、付款等等,这些都是在社区老年班学习的。”罗娭毑的爱人刘嗲嗲谈及老年班的生活笑的合不拢嘴。

      “人才培育共建”作为党建联盟的重要合作项目,联盟单位出人、出力多方寻求最佳的切入点,让红色阵地活起来,以造血功能替换掉输血状况,释放出党建大力量。

      “你们看,新的党章有这样的变化,这样改更加符合新时期的情况……”“这道党章题目选C”……在党章文化园中从湖南省农科院土肥所研究员岗位上退休的肖庆元老人正在为年轻的党员作讲解。而在不远的社区会议室由龙马社区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牵头成立的“龙马讲习院”每季一堂的精品党课将宣讲党的理论与党员群众的需求结合起来,把党的建设与科学研究、区域发展结合起来,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老的废旧古塔变成了书吧;街道与湖南农业大学多方呼吁并修缮韩国著名民族独立运动活动家柳子明故居;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免费为龙马社区提供的两层近300平方小洋楼变成涵盖两型农业、两型科技等为居民提供丰富的两型宣教资源的两型宣教基地……

      在碰撞中,定准“圆心”才能画好同心圆。联盟成员之间多多设身处地、多多换位思考才能画好单位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居民之间自转与公转的“引力轨道”。

      成立近两年来,东湖党建联盟的成员单位都在相互融合中磨砺成长,啃下了一个个以前“单打独斗”难以企及的“硬骨头”。成员单位精诚合作,期待呈现更多壮丽图景。

  • 相关内容